初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新版

时间:2024-07-11 13:11:03
初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新版[此文共2995字]

[导语]初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新版为的会员投稿推荐,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。

民族文化源于实践,历史记录延续表现,民间基础特色流源,经济全面社会发展,文化熔铸民族活力,维系国家和平统一,融合文化经济,提升强大综合国力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,供大家参考。

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1

在民俗文化村里有很多民间传统的手艺,如:剪纸、泥人、扎花……但我最喜欢的就是糖画了!

糖画是用糖来作画,艺人们把糖稀倒在大理石板上,倒出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、动物。

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,我来到民俗文化村,准备亲眼看看制作糖画的过程。刚刚踏进民俗文化村的大门,就看见一群孩子围坐在一张桌旁,我也赶忙跑到那里去看看。只见一个身穿长袍的伯伯端坐在桌旁,手里拿着一个盛满糖稀的勺子,正在作画呢!

我兴奋不已,只见他双手熟练地倒着,好似胸有成竹,作画时没有参照,全凭自己独特的想象。他的手腕灵活自如,操纵着糖稀有秩序地落在石板上,我在一旁紧紧握着拳头,也深深地为艺人捏了一把汗,但艺人却丝毫不紧张,还谈笑自如。

糖稀渐渐倒完了,艺人的手也渐渐慢下来了,作画完毕时,我被震惊了,一个栩栩如生的张飞映入眼帘:他手握一把兵器,两眼怒视前方,咬紧牙关,蓄势待发,这个人物好像穿越到现实生活中,让我更加佩服他了。我思绪万千,突然听见孩子们的大叫声,这才回过神来。只见一个孩子高举着张飞的糖画,乐滋滋的,周围的孩子们也一拥而上,抢着细看这栩栩如生的人物。

糖画艺人不仅善于塑造人物,小动物们在他们的手中也是活灵活现呢!我忍不住也买了一个糖画———一只可爱的小公鸡。我发现糖画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晶莹剔透,像玉石一般极具穿透力。我忍不住把嘴巴轻轻凑上去,用舌尖小心翼翼地舔了一下,顿时感觉舌尖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跳动起来,那麦芽糖的味道久久在嘴里回荡。

糖画给了我快乐,每当想起它,我都会忍不住流下口水,我会一直记住那幸福的味道!

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2

我的家乡流传着各种精湛的技艺:有走书、舞狮、刺绣、剪纸等。这些技艺流传至今,还熠熠生辉,传递着宁波的传统文化。

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传统的宁波特色技艺——走书。宁波走书原称“莲花文书”。1965年才定为现在的名字,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同治年间,当时佃工在农作中用你唱我和来自我娱乐,唱时用一副竹板和一个毛竹根头进行伴奏,曲调十分简单。到了光绪年间,这种演唱形式已经十分流行,相传余姚有位许生传老先生演唱时采用月琴伴奏,十分悦耳。许多艺人在他的影响下也采用了各种乐器,并博采众长,引进不少曲调加以改造应用。同时,走书曲目也有了很大增加,范围逐渐扩大至甬台舟地区,走书的发展是如火如荼。

在走书演唱伴奏的乐器中,四弦胡琴是必不可少的,也是宁波走书音乐具有独特风格的秘诀,其他乐器还有二胡、扬琴、琵琶等。表演者在演唱时完全使用地道的宁波老话,其他曲艺无法比拟,宁波走书真是当时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了。可惜在上世纪80年代,随着电视机走入千家万户,宁波走书逐渐走向衰退了。

我对这一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感情。记得一年级的时候,有一天,爸爸神神秘秘地对我说:“走,我带你去看走书。”那时候的我完全不知道走书是什么东西,便满怀好奇地去了。当我一听到那颇具特色的唱腔,我立马就被深深吸引了,那地道的宁波话和传统乐器奏出的和弦,犹如一把刻刀,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,至今记忆犹新。

那么好的曲艺,我们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走向衰落呢?现在的我们天天追逐潮流,却把自己的传统给丢失了,真是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”。我们何不发挥我们的创新精神,努力开辟宁波走书的一条新道路呢?

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3

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多,我找到并打印的有“琴、棋、书、画”、“京剧脸谱”、“文房四宝”等传统文化。

琴,古韵琴声。琴qin形声,字从珏,从今,今亦声。“珏”为“二玉相并之形”,义为“二玉相碰之声”,即“玉声”、“玉音”。引申为“悦耳的弹碰声音”;“今”意为“当面的”。“珏”和“今”联合起来表示“当着贵宾的面弹拨的乐器”、“当着贵宾的面弹拨出的玉音”。本义:一种梧桐木制作的带空腔的五弦或七弦弹拨乐器。

棋,运棋帷幄。棋盘面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、垂直交叉的平行线,共构成19.19=361个交叉点(以下简称为“点”)。在盘面上标有几围棋的棋具个小圆点。称为星位,共九个星位,中央的星位又称“天元”。棋子分黑白色,均为扁圆形。棋子的数量以黑子181、白子180个为宜。

书,书墨芬芳。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,不仅是记事的工具,也具有丰富的形像特征,它是用线条来表现的,有“书画同源”的说法。书法家充分发挥毛笔等书写工具的性能和书写技巧,就能创造出各种风格的作品来,给人以艺术享受,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。

画,画意怡情。中国绘画一般称之为丹青,主要画在绢、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,简称“国画”。它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、水墨和颜料,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。

京剧脸谱,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。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,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,所以称为“脸谱”。

文房四宝,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,即笔、墨、纸、砚。文房四宝之名,起源于南北朝时期。

中华传统文化太多太多,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悠久,我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。

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4

常常在公交车听到:给老、幼、残、抱婴者让座,这种礼让行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。但大家知道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?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: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,等等,还有最令我开心的春节。

春节就是过年,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,一起吃年饭、放鞭炮、领红包。关于年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。

在很久以前,年是一种凶神恶煞的怪物。它的嘴巴大大的,张开嘴巴就像打开一个门洞一样,看得人毛骨悚然,眼晴一闪一闪像火电筒,尾巴长得丑丑的,难看极了。

有一次,春节来临时,动物们都冬眠了,只有年到处乱跑。年饿得不知如何是好,于是就想跑到村子里找食物。年一进入村庄,村民们就惊慌失措,都担心年会跑到自己家里来,惶惶不可终日。

年到了一户人家门口,大力一推,把门打开了,用那杀气十足的眼神扫了一下屋子,里面空荡荡的。年再往屋里走,发现角落里有一个人怕得直发抖,年刚想扑过去吃掉那位村民,只见村民手脚摇摆起来大喊了一声,把年吓得屁滚尿流地跑了。

到了第二天年也学聪明了,用棉花塞住了耳朵再进村子,年心里想:这次我应该可以饱餐一顿了吧!年还是去了之前那村民家里。村民这次躲在一张又红又花的被子里,吓得满身大汗,衣服都湿透了。这次年看到红红的被子又给吓跑了。等年跑了,村民用竹子生起了火烘干衣服,这时年又来了,年看到火和听到噼噼啪啪的烧竹子声,跑得更快了。

经过几次的经历,村民们知道年的缺点,以后也有方法对付年了,村民再也不用怕年了。于是人们定下日子张灯结彩、饮酒摆宴,再也没有见年出现过了。

所以我们现在过春节就有放鞭炮、贴春联和挂灯笼等习俗。

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5
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在中国有很多传统的文化,比如贴春联、剪窗花、包饺子,等等,其中家家户户都会做的,就数包饺子啦。

包饺子,看似简单,但没有亲身体验过包饺子的全步骤,是不知道有多难。星期天,我和一个同学来包饺子。我们先从菜市场买好猪肉、芹菜、饺子皮、面粉,等等,买好了材料就开始包饺子了。包饺子首先要剁馅儿,剁馅儿,需要把洗好的芹菜和猪肉放到一起,但可不是那么简单的,放多线儿可有讲究啦,要先铺一层芹菜在菜板上面,在把猪肉放到芹菜上面,然后用菜刀翻着剁。菜刀在菜板上有节奏地剁着,猪肉和芹菜的颜色渐渐融为一体,馅儿就算剁好了。

接下来就要到包饺子的环节了。饺子皮一拿,水一沾,放点馅,就开始捏饺子。捏饺子可是个手艺活儿,但这个可难不倒身为江南人的我。手指在饺子皮上飞快的滑动着,很快就捏出了六个褶皱。霎那间,餐桌上龙飞凤舞,东一道水,西一摊粉,餐桌就成了我们的“战场”。

当满桌都是做好的饺子时,就是下锅的好时候啦。锅里面先盛点水,等水烧开的时候,把饺子轻轻地放到锅中,再加一碗凉水,这煮饺子的第一步就算好了。妈妈告诉我在煮饺子的时候,要用锅铲往锅底铲,防止饺子黏在锅底。随着锅铲在锅底轻轻地滑动,周围的水被推开,饺子沉浮不定,锅里的沸水冒出有规律的气泡声,厨房顿时雾气缭绕。就这样,我们的第二“战”就打完了。

看着满桌煮好的饺子,我和同学的心里有一种自豪的成就感。

《初中生中国传统文化观后感新版[此文共2995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